綦毋潜是什么人?这也是我要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我欣赏唐朝诗人王维的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时产生的。按理看来,他肯定是王维的朋友了,考试不中,没有机会出来当官,沮丧极了,只好回到乡下去当农民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高考”与现在的高考一个样,但也不一样。一样的是“十年寒窗”;不一样的是一旦“金榜提名”,马上就可以当官,不像今天的高考生,上榜之后还要读它个四五年,方能学得一技之能,取得一个能提供像样一点的饭碗的资格。看来现代人的命比古人的还要苦啊!
言归正传。綦毋潜考试落榜了,挺可怜的。作为同学同窗而又中了进士的王维只好写首诗来安慰他了。王维的诗是这样写的: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诗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圣明的年代里是没有隐居的人的。许多英杰的人才,都愿意归顺朝廷。在东山的隐士,也想出山为国服务,不肯像伯夷、叔齐过着采薇的生活。你既然能从远方来到京都的金马门,有谁会说你的志向是错的呢?我们在江淮地方度过了寒食节,到了京都和洛阳又赶上缝制春衣的时候。现在你落第归家,我在长安的路上备酒席为你饯行,就因为你我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快要分别了,你将坐船回去,不用多时,便到达家乡而叩开柴门了。远远的树木掩映着归途的景色;在夕阳的斜影里孤独的城垒耸立着,像在欢迎你一样。这次考试不中,你的智谋不能被国家录用;而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就说知音太少啊!
大家看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有多么纯朴的感情啊!有谁看了自己朋友的这首安慰自己落考后的诗能不感动,能不冷静下来呢?綦毋潜有王维这样的朋友算是三生有幸啦!有王维这样的知音,一个朋友能顶十个,有一个也够了。
我读完王维的诗后就想,綦毋潜这个名字,怪怪的,像个乡下人的名字。于是就猜测,綦毋潜这个乡巴佬,一定是发了什么神经病。东施效颦,人家上京投考,他也上京投考,也不先用个镜子照一照?结果怎么样?无才无能,路费花完了,盘缠花完了,最后什么都不是,只好返回乡下去度过默默无闻的一生啦!可怜可怜啊。
我读的是<<唐诗三百首>>。读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一首一首地往下读。哎呀!有一天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首叫<<春泛若耶溪>>的诗,其作者就是乡巴佬綦毋潜!
我马上拜读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遇。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哎呀!这诗美呀!美不胜收!看来当年的那个考官真是糊涂啊!
“幽意无断绝”,有谁能写出这样抽象,朦胧雅致的开头呢?诗的大意是,幽雅的情意是不会断绝的,这次出去到哪儿都行,随遇而安。晚风吹动了我的船,从两旁生着花草的路进入溪口里面。今夜船正转过西边的山壑;隔山望见南斗星。潭里飞起很浓厚的烟雾,林中的月光低低向后落下。人生一切事情,都渺茫难料。我愿意做一个拿着钓竿的老人,过着安闲的生活,多么快乐呢!
此诗令人半醉半醒,神魂颠倒。就像身处于綦毋潜当年那个美妙的胜境之中。
綦毋潜是个人才,这是绝对没错的了。可惜啊!这样好的一个俊才,被糊涂的考官一笔勾销了。
但这又好像不合情理。
于是我好奇地在网上查了一下他的资料。
原来在开元八年(720年),王维送他落第返乡。六年之后,于开元十四年,綦毋潜又赴京考试。这次好了。他终于进士及第,历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为著作郎。
我说呢!能写出<<春泛若耶溪>>这样诗句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平凡人。果真如此。
我为我的发现高兴着呢。
高阳居士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号写
言归正传。綦毋潜考试落榜了,挺可怜的。作为同学同窗而又中了进士的王维只好写首诗来安慰他了。王维的诗是这样写的: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诗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圣明的年代里是没有隐居的人的。许多英杰的人才,都愿意归顺朝廷。在东山的隐士,也想出山为国服务,不肯像伯夷、叔齐过着采薇的生活。你既然能从远方来到京都的金马门,有谁会说你的志向是错的呢?我们在江淮地方度过了寒食节,到了京都和洛阳又赶上缝制春衣的时候。现在你落第归家,我在长安的路上备酒席为你饯行,就因为你我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快要分别了,你将坐船回去,不用多时,便到达家乡而叩开柴门了。远远的树木掩映着归途的景色;在夕阳的斜影里孤独的城垒耸立着,像在欢迎你一样。这次考试不中,你的智谋不能被国家录用;而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就说知音太少啊!
大家看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有多么纯朴的感情啊!有谁看了自己朋友的这首安慰自己落考后的诗能不感动,能不冷静下来呢?綦毋潜有王维这样的朋友算是三生有幸啦!有王维这样的知音,一个朋友能顶十个,有一个也够了。
我读完王维的诗后就想,綦毋潜这个名字,怪怪的,像个乡下人的名字。于是就猜测,綦毋潜这个乡巴佬,一定是发了什么神经病。东施效颦,人家上京投考,他也上京投考,也不先用个镜子照一照?结果怎么样?无才无能,路费花完了,盘缠花完了,最后什么都不是,只好返回乡下去度过默默无闻的一生啦!可怜可怜啊。
我读的是<<唐诗三百首>>。读完<<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一首一首地往下读。哎呀!有一天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首叫<<春泛若耶溪>>的诗,其作者就是乡巴佬綦毋潜!
我马上拜读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遇。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哎呀!这诗美呀!美不胜收!看来当年的那个考官真是糊涂啊!
“幽意无断绝”,有谁能写出这样抽象,朦胧雅致的开头呢?诗的大意是,幽雅的情意是不会断绝的,这次出去到哪儿都行,随遇而安。晚风吹动了我的船,从两旁生着花草的路进入溪口里面。今夜船正转过西边的山壑;隔山望见南斗星。潭里飞起很浓厚的烟雾,林中的月光低低向后落下。人生一切事情,都渺茫难料。我愿意做一个拿着钓竿的老人,过着安闲的生活,多么快乐呢!
此诗令人半醉半醒,神魂颠倒。就像身处于綦毋潜当年那个美妙的胜境之中。
綦毋潜是个人才,这是绝对没错的了。可惜啊!这样好的一个俊才,被糊涂的考官一笔勾销了。
但这又好像不合情理。
于是我好奇地在网上查了一下他的资料。
原来在开元八年(720年),王维送他落第返乡。六年之后,于开元十四年,綦毋潜又赴京考试。这次好了。他终于进士及第,历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为著作郎。
我说呢!能写出<<春泛若耶溪>>这样诗句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平凡人。果真如此。
我为我的发现高兴着呢。
高阳居士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