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东莞“松山湖”彻底走出了困扰整个珠三角的“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发展工业的牢笼,增强了吸纳高科技、承载先进制造业的能力。成立仅8年的东莞松山湖工业园已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0多家,创建了多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9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
南都记者 佘慧萍 实习生 李恬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身处珠三角核心的东莞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感尤为强烈。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不仅给东莞,也给珠三角提供了一个实践模本。
4 月14日,由东莞市政府主办的松山湖2010北京推介会上,松山湖管委会共签订33宗项目,协议引资92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中既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又有央企巨子、总部企业;既有电子信息、LED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项目和低碳经济项目,又有国家级实验室、高端服务平台、检测认证、金融服务、文化创业、软件网络等现代服务业企业。
自2008年开始,松山湖已连续三年赴京推介,今年还计划赴上海、杭州、南京、台湾以及北欧等地举办推介会,以引进更多高带动、高产出的优质项目。厚积薄发的松山湖,今年还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区。
松山湖,这个连同水域面积仅仅72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成立仅8年时间,如今已成为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今年一季度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4%,预计税收同比增长33%,预计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制造”模式不同,“松山湖模式”走的是创新、科技取胜的“中国智造”道路,这是松山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
战略构想:为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铸造新发动机
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但20多年所做的大都是“代工”。与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相伴而来的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一度被看成“先污染后治理”的典型。200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发建设松山湖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就是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集科技、产业、生态和人文为一体的平台,充当 “国际制造业名城”的新载体和发动机,来推进东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创新。
昔日,东莞经济在腾飞之初多多益善引进生产企业,而今天的松山湖,却是精挑细选引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创建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四高’发展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门槛选商引资、高水平自主创新、高效率贴心服务。如今,松山湖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中国发展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子。”松山湖工委书记陈建枝说。
8年的飞速发展,松山湖已经显现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升级引领区”的特征,发挥着“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的作用。
松山湖彻底告别以往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高起点建设园区的同时,招商过程中他们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8年来,松山湖按这个要求从5000多个项目中只选择了500多个项目。
它彻底走出了困扰整个珠三角的“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发展工业的牢笼,增强了吸纳高科技、承载先进制造业的能力。“科技共山水一色”是松山湖的典型特征,如今,园区已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0多家,创建了多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9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近四年来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8%,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6%。
云集园区的企业有华为、生益科技、易事特、新能源等各类高科技企业500余家,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靠引进高层次、研发型的企业,松山湖一举改变了东莞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经济发展的状况,它驱动着东莞从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企业名城迈进。
转型方式:着力引进产业龙头和研发平台
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北京馆运用LED屏机械控制及多媒体展示项目后,整个建筑都因为满布的LED屏幕,可以随机变成故宫、国家大剧院、天坛、鸟巢等效果,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这一涉及多学科关键技术的项目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它由位于松山湖的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承接。
珠三角要改变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本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这一战略转型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松山湖,已经成长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科技转化成果显著的机构与企业。
松山湖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已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为500多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近300项,为企业产生18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与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等25个单位联合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与广东众生药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广东医学院、华南药业等科研及医药生产单位申请组建“华南(东莞)现代中药创制中心”,与德润集团合作开发“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
松山湖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大力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不仅实现了园区经济强劲持续发展,而且成为带动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例如入驻园区较早的华为项目,对周边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周边的大朗、寮步等镇区已引进华为配套项目30多家,仅仅是东坑镇,华为配套厂商中利线缆投资额过亿元。另外一家企业易事特电源通过建设我国首家U PS电源行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技术转让、服务外包等方式在松山湖周边聚集了60多家企业的产业供应链,迅速发展成为国内 U PS电源行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2009年松山湖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91%。“创新是松山湖的灵魂,是松山湖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才能在更大范围实现更强大的服务、辐射和带动。”陈建枝说。
后续推力:设立台湾高科技园区吸引现代制造业
20 世纪90年代末,台湾的电子、IT产业作为投资大户纷纷向东莞转移,在这个低成本洼地开设PC组件和电子元件工厂。如今,东莞低成本优势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等资源日益紧缺。东莞转而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来吸引台湾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机构和运营总部,一些制造环节则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内地,莞台合作也突破了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
陈建枝介绍,松山湖在东部区专门打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台湾高科技园,用以引进台湾电子科技企业研发总部及现代服务产业。去年台湾高科技园刚搭好架子,就吸引了智原科技、胜华科技、中盟光电、晶奇光电、秉亮科技、前进国际、世阳科技、信凌可信息科技等一批台湾“明星企业”前来入驻,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其中胜华科技在松山湖投资19亿元建设大陆的运营总部和全球研发总部,今年6月动工建设;秉亮科技正积极筹备建设“东莞松山湖硅知识产权暨集成电路服务中心”平台。
去年10月,省委书记汪洋在松山湖会见由台湾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明智率领的台湾高科技企业考察团时,曾经热心地为松山湖“打广告”,他希望东莞市积极创造条件,和台湾企业家携手合作,把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松山湖园区将瞄准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尤其是IC设计、面板制造和LED光电三个领域的高科技项目,有针对性地赴台湾开展4次以上的招商活动。“台湾高科技园的建设是松山湖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继续加大对台招商,引进更多的高科技台企,我们将加快规划设计,完善基础建设,力争今年6月前完成8条主干道路的通车、部分水电气管网的建设及主要区域的绿化工作,届时企业可顺利地进场动工建设。”陈建枝向记者介绍说。
随着以胜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台湾高科技项目在松山湖落户,将有力带动东莞乃至珠三角企业的升级转型,也将会带来更多高科技的人才聚集松山湖,如胜华科技预计今后在松山湖的员工将达到3万至4万人,仅研发人员就有1000多人。“可以想象,那么多高科技企业和那么多优秀的高端人才,迸发出来的能量将极大推动松山湖这个产业升级转型的”引擎“变得更加强大,辐射东莞、珠三角,乃至全中国,真正成为亚洲IC‘硅谷’。”业内人士说。
http://gcontent.nddaily.com/8/a1/8a146f1a3da4700c/Blog/8c1/7a6b9d.html
南都记者 佘慧萍 实习生 李恬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身处珠三角核心的东莞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感尤为强烈。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不仅给东莞,也给珠三角提供了一个实践模本。
4 月14日,由东莞市政府主办的松山湖2010北京推介会上,松山湖管委会共签订33宗项目,协议引资92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中既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又有央企巨子、总部企业;既有电子信息、LED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项目和低碳经济项目,又有国家级实验室、高端服务平台、检测认证、金融服务、文化创业、软件网络等现代服务业企业。
自2008年开始,松山湖已连续三年赴京推介,今年还计划赴上海、杭州、南京、台湾以及北欧等地举办推介会,以引进更多高带动、高产出的优质项目。厚积薄发的松山湖,今年还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区。
松山湖,这个连同水域面积仅仅72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成立仅8年时间,如今已成为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今年一季度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4%,预计税收同比增长33%,预计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制造”模式不同,“松山湖模式”走的是创新、科技取胜的“中国智造”道路,这是松山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
战略构想:为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铸造新发动机
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但20多年所做的大都是“代工”。与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相伴而来的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一度被看成“先污染后治理”的典型。200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发建设松山湖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就是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集科技、产业、生态和人文为一体的平台,充当 “国际制造业名城”的新载体和发动机,来推进东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创新。
昔日,东莞经济在腾飞之初多多益善引进生产企业,而今天的松山湖,却是精挑细选引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创建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四高’发展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门槛选商引资、高水平自主创新、高效率贴心服务。如今,松山湖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中国发展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子。”松山湖工委书记陈建枝说。
8年的飞速发展,松山湖已经显现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升级引领区”的特征,发挥着“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的作用。
松山湖彻底告别以往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高起点建设园区的同时,招商过程中他们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8年来,松山湖按这个要求从5000多个项目中只选择了500多个项目。
它彻底走出了困扰整个珠三角的“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发展工业的牢笼,增强了吸纳高科技、承载先进制造业的能力。“科技共山水一色”是松山湖的典型特征,如今,园区已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0多家,创建了多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9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近四年来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8%,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6%。
云集园区的企业有华为、生益科技、易事特、新能源等各类高科技企业500余家,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靠引进高层次、研发型的企业,松山湖一举改变了东莞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经济发展的状况,它驱动着东莞从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企业名城迈进。
转型方式:着力引进产业龙头和研发平台
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北京馆运用LED屏机械控制及多媒体展示项目后,整个建筑都因为满布的LED屏幕,可以随机变成故宫、国家大剧院、天坛、鸟巢等效果,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这一涉及多学科关键技术的项目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它由位于松山湖的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承接。
珠三角要改变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本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这一战略转型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松山湖,已经成长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科技转化成果显著的机构与企业。
松山湖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已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为500多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近300项,为企业产生18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与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等25个单位联合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与广东众生药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广东医学院、华南药业等科研及医药生产单位申请组建“华南(东莞)现代中药创制中心”,与德润集团合作开发“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
松山湖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大力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不仅实现了园区经济强劲持续发展,而且成为带动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例如入驻园区较早的华为项目,对周边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周边的大朗、寮步等镇区已引进华为配套项目30多家,仅仅是东坑镇,华为配套厂商中利线缆投资额过亿元。另外一家企业易事特电源通过建设我国首家U PS电源行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技术转让、服务外包等方式在松山湖周边聚集了60多家企业的产业供应链,迅速发展成为国内 U PS电源行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2009年松山湖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91%。“创新是松山湖的灵魂,是松山湖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才能在更大范围实现更强大的服务、辐射和带动。”陈建枝说。
后续推力:设立台湾高科技园区吸引现代制造业
20 世纪90年代末,台湾的电子、IT产业作为投资大户纷纷向东莞转移,在这个低成本洼地开设PC组件和电子元件工厂。如今,东莞低成本优势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等资源日益紧缺。东莞转而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来吸引台湾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机构和运营总部,一些制造环节则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内地,莞台合作也突破了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
陈建枝介绍,松山湖在东部区专门打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台湾高科技园,用以引进台湾电子科技企业研发总部及现代服务产业。去年台湾高科技园刚搭好架子,就吸引了智原科技、胜华科技、中盟光电、晶奇光电、秉亮科技、前进国际、世阳科技、信凌可信息科技等一批台湾“明星企业”前来入驻,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其中胜华科技在松山湖投资19亿元建设大陆的运营总部和全球研发总部,今年6月动工建设;秉亮科技正积极筹备建设“东莞松山湖硅知识产权暨集成电路服务中心”平台。
去年10月,省委书记汪洋在松山湖会见由台湾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明智率领的台湾高科技企业考察团时,曾经热心地为松山湖“打广告”,他希望东莞市积极创造条件,和台湾企业家携手合作,把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松山湖园区将瞄准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尤其是IC设计、面板制造和LED光电三个领域的高科技项目,有针对性地赴台湾开展4次以上的招商活动。“台湾高科技园的建设是松山湖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继续加大对台招商,引进更多的高科技台企,我们将加快规划设计,完善基础建设,力争今年6月前完成8条主干道路的通车、部分水电气管网的建设及主要区域的绿化工作,届时企业可顺利地进场动工建设。”陈建枝向记者介绍说。
随着以胜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台湾高科技项目在松山湖落户,将有力带动东莞乃至珠三角企业的升级转型,也将会带来更多高科技的人才聚集松山湖,如胜华科技预计今后在松山湖的员工将达到3万至4万人,仅研发人员就有1000多人。“可以想象,那么多高科技企业和那么多优秀的高端人才,迸发出来的能量将极大推动松山湖这个产业升级转型的”引擎“变得更加强大,辐射东莞、珠三角,乃至全中国,真正成为亚洲IC‘硅谷’。”业内人士说。
http://gcontent.nddaily.com/8/a1/8a146f1a3da4700c/Blog/8c1/7a6b9d.html